中职是应该就业与升学并重吗?

2022.03.20

关注 广州校办,获取 广东中专技校排名!

前不久,上边终于大大方方承认中职升学和就业并重了。

我为什么要赞扬这件事呢?还是在前不久,在和一位基层中职校长聊天时,他向我吐槽基层校长的难处和困境,他说:职业学校搞升学名不正,言不顺,偷偷摸摸好像做贼。而搞就业呢,又没有什么吸引力。

我非常理解这位基层校长的烦恼。二十世纪初,为解决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,“分层次教学”一度成为热词。我曾参与过一个中职学校这方面的改革,结果改来改去,把所谓的“分层次教学”搞成了“分类别教学”,即将学生分为升学班和就业班。升学班专注对口升学,就业班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早早地以“顶岗实习”的名义送进工厂的流水线。

数十年过去了,这种局面从未改变过,而且愈演愈烈。尽管中职教育一直提以就业为导向,但直接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。前边所提到这位基层职校校长所领导的学校,升学率就几乎百分之百。这就是中职的现况。好在,上边终于承认了这个现况,基层校长们终于可以昂起头来,不必再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搞升学教育了。

我知道,有人肯定会反对中职变成升学教育——如果职业学校不以就业为导向,那还叫什么职业教育呢?是啊,从道理上讲,的确如此。但凡事讲求因时因势因地。对于中职而言,时势地早已不再就业一方了。我们不能刻舟求剑。我曾经写道:我们现在所称的中职生,又叫三校生。所谓的三校,即职业高中,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,这三类学校的确都能做到以就业为导向,特别是后两类,还是精英型的。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,大部分中专都升格或者被组合进了高职。与此同时,大部分职业中学都改头换面成了中专,然而,此中专非彼中专,不但无法培养干部和中等技术人才,连技工也无法培养。不升学的,大部分只能做“高素质的劳动者”。“故人西辞富士康,为学技术到蓝翔;蓝翔技校包分配,结果分到富士康”——这句打油诗,是对一个时代中职就业状况的真实写照。

毫无疑问,职业教育的层次已经上移。但这个上移,并非主要是由“技术升级”带来的,而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带来的(是否适当,另当别论)。在这个层次上移的过程中,中职的性质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,即由就业教育变成了“升学教育”。

从更广阔的角度看,承认中职就业和升学并重,事实是开启了我国独特的中等教育改革之路。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后,中职还有没有理由存在,成争论的一个焦点,为此,提出了进行普职融通和综合中学实验——适合学生不同的先天禀赋,成为在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后,继续在中学阶段进行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理由。然而,由于我国刚性的高考制度,在普通高中进行综合中学改革难度很大。相反,职业学校由于没有高考的硬约束,因此,承认中职升学和就业并重,实际上就是在中职进行“综合中学”实验。职业学校很可能“歪打正着”,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综合中学之路。如果果能如此,可谓善莫大焉。

也就是说,承认升学和就业并重的职业学校,在事实上也就成了“综合中学”。这无意中也为职教高考找到了逻辑起点和合理的辩护。然而,我曾在《职教高考》一文中追问:高职是否必须以中职为升学基础呢?现有的经验似乎并不支持一点。如果是这样,那职教改革还有必要折腾什么“文化素质+技能测试”的考试模式吗?

另外,最重要的是,既然中职就业和升学并重,就应该有两套不同的培养方案。过去,指导中职教学的文件叫《教学指导方案》,现在变成了《专业标准》。听起来是更正规了,更有约束力了,可实际情况如何呢?职业学校如果按《专业标准》严格执行,有多少学生能毕业呢?这个局中人恐怕心知肚明吧。因此,我建议应该重回《指导方案》。不但要在名称上重回《指导方案》,而且应该根据我国地区差异大的现状,设计出多种多样的《指导方案》,供基层学校选择,至少应该有升学和就业两套教学方案。

最后更新 : 2022.03.20

21
广州校办
34篇原创,12位好友关注
关注